神马小说网 > 断肠刀客文集 > 大宋王朝的风风雨雨二十

大宋王朝的风风雨雨二十

神马小说网 www.shenmaxiaoshuo.com,最快更新断肠刀客文集 !

    说到太原保卫战就不得不说当时太原守将王禀,王禀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之前宋朝的历史之中也崭露过头角,那就是随诸路大军一起镇压方腊起义。要知道当年的方腊起义在大宋境内快要闹翻了天,祖宗百年来那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当年老祖宗宋太宗就说过:“国家无外患必有内忧,外患不过边事,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倒是内忧,最是可恶,当帝王的就应该注重内事。”所以,太宗老祖宗不惜使用各种办法来保证内部的稳定。可是老人家的方法只能适合他老人家的时代。在后来的许多时间段,很多中央官员都对老人家的家法有些许微词了。但是又不敢名正言顺的反对,因为祖宗之法在当时可是正统,在这个正统之下已经凝聚了一个集团,应该说祖宗之法是一只无形的手,将很多中央人物都牵到了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党派,历史上当然是称之为保守党。

    搞不好在历史上出现几个不怕死的,来修正一下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什么的,引起朝堂上的一片争议,这样自然也可以扬名青史,怎么说也算是一个改革家。

    没有能力,没有号召力,就算是改革的决心再怎么坚定也搞不起来,还好,在宋朝历史上的这两位改革家都有这个能力。范仲淹是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楷模,而王安石自己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当时文人士大夫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同小可。当时,在王安石还没有被调到中央之前,无论是在下层还是在中央的其他一般般的士大夫都认为,要想摆脱宋王朝当时的困境,必须要启用王安石不可,甚至还有评论说,只要王安石来到中央用事之后,天下可立时太平。这地位可真是没得说,可惜的是王安石上台之后,又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哗然,大家都认为看错了人。改革哪能没有痛,只是这是在中央的高层人物们平时享受惯了,所以王安石一时间的改变,带来了很多不便,使他们意识到原来改革会这般的艰难,人嘛!一般都喜欢安分守己,既然这么难那就不改好了,所以立时反对者一大片。

    王安石倒是能够坚持,要知道王安石的变法要与二十年前的范仲淹变法不同。范仲淹虽然是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楷模,也有一批人都跟随着范仲淹。例如向司马光、文彦博、富弼等等,这些人无一例外后来都成了王安石的对立面。虽然有这些人的支持,但是包括范仲淹在内,虽然都在中央任职,但是始终没有能够掌权,不是那几个说话有用的人之一。所以,就算是范仲淹再有号召力,也不可能成功。

    王安石可是不同,神宗皇帝对王安石可是器重有加,决意改革之后就将王安石从地方调到了中央,同时马上就给王安石在中央安排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那就是参知政事,这可是副宰相。参知政事的设置可是当年祖宗赵匡胤为了限制宰相赵普的的权力而特别设置的。现在神宗皇帝就将王安石安排在副宰相的位置之上进行期待已久的改革。

    看看熙宁变法期间,估计反对派都恨不得一刀捅死王安石,可是就算是有刀在手,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因为这段时间之内,神宗皇帝对王安石可谓是言听计从。王安石主张的改革内容实行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等,都一一的实行开来。

    有不听话的,有反对的,神宗皇帝二话不说,贬出去!王安石显然成了一个翻云覆雨的人物。可是,王安石就算是再厉害,也毕竟斗不过赵氏的祖宗。光看在祖宗的光辉之下培养出来的这些人,王安石变法的结局就已经预定了。再加上当时后宫之中的人物插手,事情就更加难发展下去了。当时后宫之中的太皇太后曹氏和太后高氏经常性的跑到神宗皇帝面前哭哭啼啼的,神宗皇帝一次二次还可以抵抗得住,来得次数多了,怎么还能受得了。谎言说上千遍就变成了真理,现在举朝上下包括宫中都说王安石变法不好,想必是真有其事。所以,神宗皇帝开始动摇了,也开始对王安石冷淡起来。

    熙宁这么多年的变法虽然有成效,但是还不够,不足以让所有反对的人都住嘴。所以,留给王安石的路只有一条,卷铺盖回家。

    1175年王安石终于卷铺盖回家了,可是神宗皇帝还在继续着变法。要知道当时反对派吧责任全都摊到了王安石的身上,只要王安石下野他们就取得了胜利,改革只要王安石不参与,就成不了什么大事。现在在中央继续改革的主要人物是吕惠卿,这家伙可是阴得很,一心想爬到王安石的头上去,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吕惠卿自然有他的野心。可是改革在吕惠卿的手上并没有什么成效,神宗皇帝也看出来了,所以时隔一年之后,神宗皇帝又思念起王安石来。不知王老先生现在过得怎么样,怎不怎么样的,只要神宗皇帝一句话,王安石不还得跑回中央来。况且这个时候王安石的雄心壮志还没有完全被消磨,还是想做出一番成绩来。所以,神宗皇帝的一纸诏书又将王安石给找回来了。

    可是不召不打紧,这一招,又引起了舆论的指责,不仅反对派反对王安石的回来,就连吕惠卿也在后面加劲,想把王安石又弄回家。

    本来王安石对这一切还可以承受下去,虽然这次神宗皇帝将自己找回来并不像以前那般信任自己,对自己的建议也就实行个二三分,可是王安石坚信只要时间一长,改革的效果就摆出来了,到时候一切自然都好解决了。

    但是,整天都活在反对的声音之中,尔虞我诈的,谁又受得了。再加上在这个时候,王安石的爱子王旉的突然离世,对王安石来说可谓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王安石一时心灰意冷,1176年就向神宗皇帝提出回家,神宗皇帝也不过多的挽留,现在的时事也根本就容不下王安石这个人。

    王安石走了,变法也没什么搞头了,虽然神宗皇帝后来还想继续下去,但是元丰年间的改革也没什么太大的成效可言了。

    从王安石回家养老的那年算起,到徽宗年间,宋朝其实根本就没有进行过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倒是在徽宗年间,蔡京突发奇想的进行改革,将整个大宋朝弄得乌烟瘴气。

    所以祖宗的家法一直都在被坚持着,使用一切手段来维持国内的稳定,自然是家法之一。是以,当方腊起义的时候,徽宗皇帝几乎动用了当时大宋王朝所有的精锐,尽早的将起义之火扑下去,王禀在当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将领,所以镇压方腊起义也有功。方腊起义被镇压之后,王禀也得到了封赏,官迁武泰军承宣使。后来更以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领河东路马军副总管之职与太原知府张孝纯一起守卫太原。